我愛風花雪月
小時候自動自發最愛的書
是在表哥書櫃裡撿到的三毛『撒哈拉沙漠』。
那個小時候指的是國中,同一時期,自己在學校附近的小書店中,認識了『擊壤歌』。
更小時候是精裝古文章回小說,西遊記、紅樓夢、三國演義、水滸傳等等,
那些畢竟不如自動自發喜愛上的書來得偏好,那些是國小時候大人丟在桌上,就撿去看的。
朱天心用類張愛玲的唯美文筆,對自己的高中生涯做了美侖美奐的描述
讓在升學壓力下喘不過氣的書念不好的國中生,嚮往不已。
幾乎可以用倒背如流來形容我對這本書的熟悉,然後,從這本書中延伸出去,開始認識了其他作家,其他電影,其他英文老歌…..
朱天心『擊壤歌』和吳祥輝『拒絕聯考的小子』堪稱是青少年男女學生生涯的兩大山頭
一個是描述台北市高中女生第一志願的北一女校園生活,一個是描述男生第一志願建中的校園生活;
對我來說,女生輕鬆寫意,男生無病呻吟。吳祥輝寫了一整本的拒絕聯考,國中生的我,從頭到尾看不出他想要表達的內容。
拒絕聯考的小子很紅,但我只看到了整本的自吹自擂,高中男生自以為很酷的那種臭屁。
相較之下,在體制下幽幽生活淡淡抒情的『擊壤歌』就充滿了讓人心嚮往之的無限空間。
當然也是個性使然,我愛那樣的恬澹描述。
從擊壤歌開始,我彷彿進入了朱家的世界。
一家三個女兒的求學過程和經歷,作品和藝術成就,甚至八卦軼事,誰和誰在戀愛,現在誰在做什麼事情,家裡幾隻貓狗,透過作家的筆下,一一洩漏。
北一女畢業再接再厲考上第一志願台大,朱天心宛如天之驕女,也讓一直成績不好的我羨慕不已。
作家如果有偶像,朱家的天文天心應該就是當時的偶像吧。
朱天文的得獎小說『小畢的故事』被陳坤厚改編成電影,掀起了台灣新電影浪潮。
爾後侯孝賢,楊德昌、張毅、萬仁等等,紛紛風起雲湧,開啟了台灣電影的新紀元。
當然,某個程度上也實驗完了台灣電影觀眾的耐性。
那段時間,熟讀影劇版和聯合副刊,是我課後的消遣之一。
天文天心的每本書都買回來,文章登在聯合副刊上還剪報下來。
那剪貼簿直到前幾年搬家時才丟掉,不知為何留了這麼久,其實每篇文章都結集出書了。
而我卻留著彷彿是自己的青春記憶般的泛黃剪報。
高中時候更因為編校刊的關係,想盡辦法連絡上朱天心,和一群同學們去傳說中的朱家做採訪。
年代久遠,時移事往,過程現在都忘光了。
只是,對於向來只能從書中仰望的作家生活,如此近距離的登堂入室,當然讓我興奮不已。
那些事情,現在回想起來,都屬於青春的一部份。
文學、音樂、電影…..對年輕孩子的影響,可能遠超過創作者自己的想像。
小至生活品味大到人生價值觀,喜愛哪些創作,多少潛移默化引導了自己對未來的方向,以及想要當怎樣的人。
家長沒教的事,學校不講的人生,其實都是靠自己在看什麼聽什麼吸收什麼而得到。
一直到現在,我還是覺得,自己對文學電影音樂的入門,是來自朱天心的擊壤歌。
即便那麼多年過去了,我也從未再找出來閱讀過,回頭看去,還是會覺得他影響深遠。
起碼在我的青少年時期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- Mar 21 Fri 2008 22:49
我的朱天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